免费试用
登 录
400 008 9039
首 页
产品与服务
监测平台
专业人工服务
移动APP
核心优势
数据全-响应快
高智能-信息准
用户多-口碑好
自主先进技术
优质合作伙伴
经典案例
政务类
企业类
舆情报告
舆情-深度剖析
行业-舆情百科
社会-热点全览
关于优讯
优讯简介
优讯新闻
联系我们
舆情报告
多维度全视角舆情分析报告,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助力领导科学决策
免费试用
汇总阅读:
"
政府舆情
"相关文章都在这儿了
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事故原因2年前就有人警示过!一语成谶
2019-10-11
1076
导读 10月10日18时10分许,江苏无锡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经搜救确认,桥下共有3辆小车被压,其中一辆系停放车辆(无人),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央视新闻 事故发生后,有关事发前后的图像、视频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今日(10月11日),#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 登上新浪热搜榜第一,对于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网友热议不断。截止10月11日9:45,阅读已达2.7亿,讨论2.4万。 微博截图 @央视新闻 官微对该事件的报道,讨论转发已达4.5W+。 微博截图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看,10月10日18:10分无锡跨桥发生侧翻后,很快引起网友关注,在当天晚上9~10点达到舆论关注峰值。10月11日,随着救援进展及事故原因查明,其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 从事故关键词云看,对于该起事故,网友最为关心的是事故原因,其中,高架桥大货车超载、高架桥设计及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大家尤为关注。 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 网友评论 舆情小评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发生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一方面为伤亡者祈祷,一方面追问事故发生原因。 微信号袁雪成2017年的一篇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也被网友翻出,该文称超载车辆失控对高架桥的危害应该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最危险的是,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一语成谶。 今天一早关于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已出:因运输车辆超载(载重65吨,实际载重171吨)。如是这样,此次事故发生的高架桥是否有限行,如限行了,超载车辆是如何上来的? 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调查,大桥侧翻到底是不是只有大货车超载,都有待进一步论证。此次事故的发生引发大家不少担忧。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城市安全来不得一丝懈怠。 到底是偶然性的安全事故,还是必然性的安全隐患的爆发?是质量问题,还是超载,抑或是两种问题的“共振”?这是事故调查必须给出的答案。而面对市民提醒,究竟结果如何,也是该有个正面的说法了。这不仅事关这次事故的完整“真相”,也关系到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以及所有的公共治理质量。——澎湃新闻《马上评丨无锡高架桥侧翻,哪些魔鬼细节成“难以承受之重”》
政府舆情
查看详情→
究竟谁在说谎?“女教师绝笔信罗生门”各方回应都在这了
2019-08-06
1202
8月4日,江苏徐州丰县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发布求助信《这封信发出时,我和丈夫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丰县派出所副所长罗烈,教育局丁攀,这个世界的恶,你们占了一半》称:当地将她一家前往北京为女儿看病的行为定性为上访,随后,“我丈夫被多次批评谈话,被撤职。当您看到这封求助信时,我们已经在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随后,该事件迅速引发各界关注。通过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监测数据显示,8月4日至8月6日12:00,相关数据量已达21998条,其中微博占了整体数据的91.24%,为舆情发酵的主要平台。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媒体分布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关键词云8月5日晚,江苏丰县人民政府就“女教师绝笔信事件”发布调查情况通报。通报称,联合调查组经调看相关视频、询问当事民警,城东派出所在对李秀娟传唤、审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对其殴打、辱骂行为。通报还表示,下一步,联合调查组将对李秀娟反映执法民警对其殴打、辱骂行为进行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同时,将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帮助李秀娟女儿眼疾救治及相关善后处理工作。具体通报内容如下:2019年8月4日,丰县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在网络发帖,反映其遭受不公正待遇并声称准备轻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丰县县委、县政府对此情况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1.关于李秀娟夫妇人身安全情况。经全力搜寻,于4日18时50分许找到李秀娟夫妇。目前,夫妻二人平安无恙,调查组已安排教育、信访等部门负责同志全力做好其情绪安抚、思想疏导和配合调查工作。2.关于李秀娟女儿眼睛受伤和处理情况。经调查,2018年3月12日下午,李秀娟之女梁某在丰县实验小学放学时被另外两名打闹的学生用校服拉链甩到了左眼,班主任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当时未发现梁某眼睛有异常症状,事后梁某一直正常上课。2018年4月14日,梁某感到眼睛不舒服,李秀娟带其先后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并在第一人民医院做了眼睑肿物切除门诊手术。术后,李秀娟要求学校出面协调解决医药费问题,并提出赔偿36万元,因梁某手术及视力下降与另外两名学生打闹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难以认定,学校多次协调,另外两名学生家长只愿承担相关医药费用,对其它赔偿要求不予认可,教育、信访部门和涉事学校等单位多次劝告李秀娟走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其一直不同意。自2018年4月起,李秀娟先后数十次到学校和各级教育、信访部门反映问题,其中十五次越级进京上访,国家信访局依据相关规定先后四次向李秀娟出具了《不予受理告知》,并告知其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诉求。2019年7月21日、23日、24日,由丰县信访局牵头,教育局、实验小学、梁寨镇中心校、律师和李秀娟在丰县信访局接待中心共同协商由实验小学先期“代赔偿”协议,待问题解决后由相关责任人承担。截至2019年7月24日,经教育局财审股、实验小学会计共同审核李秀娟为其女儿梁某治疗眼睛所花销医药费、车票、住宿、餐饮、打的等费用共计31135.87元,2019年8月2日实验小学通过李秀娟工资账户先期代付。3.关于对李秀娟行政拘留和处分问题。经调查,因李秀娟在频繁赴各级相关单位反映问题过程中存在寻衅滋事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相关规定,城东派出所于2019年3月1日晚,按规定程序对其进行传唤,李秀娟拒不配合,下楼逃逸过程中腿部擦伤。2019年3月2日,丰县公安局依据查证事实,认定李秀娟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决定给予李秀娟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经调看相关视频、询问当事民警,城东派出所在对李秀娟传唤、审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对其殴打、辱骂行为。基于李秀娟被公安行政拘留事实,2019年6月21日,丰县教育局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规定,经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李秀娟记过处分。4.关于李秀娟丈夫梁士伟停职检查问题。梁士伟系梁寨镇周楼小学校长,李秀娟系梁寨镇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之女就读学校丰县实验小学。梁士伟利用职务便利,以周楼小学名义为其女委托伤残鉴定,违规使用公章;根据信访稳定工作要求,梁士伟负责李秀娟稳控工作,存在稳控不力问题。梁寨镇中心校于2019年3月14日口头宣布暂停其执行校长职务。下一步,联合调查组将对李秀娟反映执法民警对其殴打、辱骂行为进行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同时,将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帮助李秀娟女儿眼疾救治及相关善后处理工作。丰县人民政府2019年8月5日事件回顾8月4日,江苏徐州丰县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发布求助信:“我和先生已经在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李秀娟在求助信中称,去年女儿被同学无意伤害致失明。今年2月底,他们准备到北京复诊,于是定了3月3日前往北京的火车票,并预约了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挂号。按照李秀娟的说法,3月1日晚,先有当地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来到她家,要求其退掉前往北京的车票。在她退票后,又有4名民警前来,以其涉嫌寻衅滋事为由要将他带走。在她向对方询问原因时,丰县城东派出所副所长罗烈直接将其拖拽下楼,并对其进行殴打。在其被带至派出所后,未被提供食物和水,还遭到辱骂。李秀娟回应索赔36万:经专业机构核算记者注意到,5月20日,李秀娟曾在“中国江苏网政风热线”栏目发帖,反映其“小孩的眼睛在丰县实验小学被同学打成八级伤残”。三天之后,徐州市教育局在该帖下方进行了回复。回复称,经核实:2018年3月12日下午放学时,丰县实验小学两名学生在放学排队时打闹,无意间用校服拉锁碰到了李秀娟女儿的左眼,事发后班主任及时进行了处置,未发现明显异常。约一月后,李秀娟发现孩子左眼视力异常,检查后要求学校出面协调医药费。丰县实验小学先后10余次协调,均因李秀娟提出过高赔偿,未果。该校多次建议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均遭李秀娟拒绝。李秀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学校确实曾多次协商赔偿金额但她未同意,她提出的金额是36万多元,但双方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李秀娟说,经相关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女儿系八级伤残,“八级伤残都有相应赔偿金额的”。李秀娟告诉记者,他们是在找法律援助中心核算后,才提出36万的赔偿额。“当时有家长愿意各出15000,然后这个事还是刚才说的签字按手印,谁也不找谁了,一次性了断,我没同意这个方案”。此外,双方对于赔偿金额存在较大争议,学校曾多次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李秀娟也未同意。对此,她向记者表示,她跟律师沟通时,希望在治疗结束之后,将所有材料一并提交,“如果先将部分手续提交给法院了,然后你再次去北京又拿来材料了,到时候还要增加太麻烦了”。丰县教育局人员大哭:我的名声谁来维护?8月5日,丰县教育局信访室负责人丁攀接受采访时对着镜头大哭:“她(李秀娟)来维权,我的名声谁来维护?”网络截图该行为引发网友热议,登上新浪热搜排行榜。丁攀称,他们登门劝说时,李秀娟表示要去北京上访,因此劝李退票。但此前,李秀娟对媒体声称是要去北京看病。另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丰县教育局负责信访的领导丁攀表示,李秀娟曾去北京上访15次,其中在国家信访办登记的上访记录有4次。记者询问丁攀,“那些没有登记的上访记录,你是怎么知道的?”丁攀回复称,“有劝访”。当记者追问,“丰县政府是否在北京有人员长期驻扎劝访?”对此问题,丁攀以身体疲倦为由,离开受访现场。涉事派出所副所长:绝无打骂,执法记录仪没电了5日,丰县城东派出所副所长罗烈告诉记者,3月1日正好他值班,当天晚上9点多,丰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前往该所报警称,多次到北京越级反映情况的李秀娟,在训诫的情况下又扬言买了去往北京的火车票,准备去北京越级反映问题。罗烈称:“我们把问题向上级领导汇报后,民警带着传唤证去她家传唤”。罗烈称,前去执行任务的民警到场约半小时后,给他打电话反映,李秀娟不配合。他本人也随后来到现场,在屡次劝说无效后,对其进行强制传唤。“她离开家之后到了楼下,挣脱我的手臂跑了,因为她没穿鞋,在跑的过程中摔倒了,我为了执法安全给她上了铐子,强制将她带到所里”。罗烈在8月5日上午受访时,坚称自己未对李秀娟扇耳光,“我参加工作也有15年了,如果用这种(粗暴)方式执法的话,能符合我们的执法理念吗?我们的执法理念是在我们的批评教育下,能够让她认识到这个行为的错误性,让她改过来,并不是我们要打她,辱骂她。”李秀娟得知罗烈的上述说法后,对记者表示,希望罗烈公布其在今年3月1日的执法记录仪资料。罗烈告诉记者,将李秀娟从家中带走时,由于执法记录仪没电,部分画面缺失,“正常情况是把人带到所里录制才结束,但客观原因是我的执法记录仪没有电了。”对于李秀娟指控遭到殴打一事,罗烈表示并不存在,他已经将所有证据上交给调查组,“我们是依法办案、文明办案,绝对不存不让她喝水、打骂她的情节。”"绝笔信"女教师同事:联名信后两条是她自己加上的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信中李秀娟提到,其所在的学校全体老师同情其遭遇,自愿联名。然而8月5日下午,三名不愿透露身份的丰县梁寨镇周楼小学教师向记者透露,联名信中内容与他们签署时看到的不符。图片来源:看看新闻Knews受访老师:“就看到了第一句话,同情她的遭遇,我们是看到这一句话才签的。”受访老师:“我写的时候还没有后面那两句话,要是有那两句话,我们不会支持的。”李秀娟最新回应:记不清腿伤成因李秀娟表示,记不清在派出所有无暴力行为,但在派出所期间,一直不让喝水、上厕所,到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才提供了一些水。此前,李秀娟发文称遭民警暴力殴打,致腿部受伤。再次接受采访时,李秀娟表示,当时情况混乱,记不清腿伤是否是碰撞车门导致。对于同事反映“联名信后两条是李秀娟自己加上的”是否属实,李秀娟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强调签署联名信的老师们都是自愿,并让记者再找一些老师核实。截至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中。信息综合: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中国新闻网、情义丰县、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看看新闻Knews
社会热点
政府舆情
李秀娟
查看详情→
重大事故官方通报怎么发?从乐山车祸官方通报你能学到这些
2018-11-28
1609
导读值此多事之秋,灾难频出。重庆公交坠江、兰州货车连撞、葫芦岛轿车冲撞小学生,连续几起群死群伤重大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钟声未停,祸事又起。11月27日上午10时许,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车牌号为川LQV513的黑色轿车冲上人行道,导致7人死亡,4人受伤,目前肇事司机已被警方控制。由于这段时间连续发生了多起热点事件,特别是三起群死群伤事件,网民已经变得麻木,加上“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惊天奇闻牢牢占领了本周舆论场,所以此事没有引起过多关注,微博上评论最多的帖子也只有4000余条。微博截图但即便如此有利的舆论环境下,乐山当地的舆情应对工作也仍然进退失当。下面逐一分析:官方第一次回应事件发生后,沙湾警方在两小时内即12:08分发布了第一份《警情通报》。这份通报简单交待了事件时间、地点、经过、人物、后果。微博截图分析这份通报,总体很成功。在两个小时之内,主动向社会通报了基本情况,做到快说事实、慎说原因。整个通报多用动词,慎用名词,巧妙回避了对事件的定性。特别是司机为什么会开车冲上人行道,这关系到整个事件的定性,如果是故意的,肯定是刑事犯罪,但有可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可能是交通肇事罪;如果是意外,比如突然发病、突然昏迷等,则属于意外事件,这些都需要后续的调查或侦查,此时明显是不能仓促定性的,所以通报中用了“冲撞”这个动词,完全符合当时场景,而“肇事”这个动词也用得无可厚非,“肇事”的意思就是“引起事故”之意,我们不能强行地将其与“交通肇事”关联,当然,用“涉事”也可以。很明显,沙湾警方充分吸取了葫芦岛轿车冲撞小学生事件中宣传部乱用“交通肇事”给案件错误定性被批评的教训。要说不足,唯一可以改进的就是字号太小,不方便阅读,还有就是通报的背景色与全国通用的不太一样,颜色偏深,观感上有点不习惯。宣传部门如期添乱不是与宣传部门过不去,确实是最近几起重大舆情中,宣传部门的表现过于让人失望。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有几家媒体报道说是女司机逆行,公交车为了避让小轿车坠入江中,正是因为这个报道,让女司机成为万夫所指,蒙受了莫大冤屈,相关媒体也跟着被批,而事后有媒体反映他们是从万州宣传部门得到的这个消息。葫芦岛轿车冲撞小学生事件中,当地宣传部门提供给媒体的稿件,草率地将事件定性为“交通肇事”,而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却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乐山车祸,宣传部门再次扮了猪队友的角色。据新京报报道,记者于事发后不久的11时45分向沙湾宣传部了解,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死亡人数为9人,其中有孕妇。网络截图正是基于新京报采访到的“权威”信息,后续报道中许多媒体纷纷将死亡人数调整为9人。对于信息来源问题,虽然新京报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经常弄错死伤人数,但这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死亡9人的数据就是来自于当地宣传部,借一百个胆子,新京报也不敢用宣传部的牌子来抢新闻。那么这就尴尬了,两家官方的权威信息发生打架,到底谁才最权威?网民应该信谁的。但有一点是不可回避的,就是宣传部和公安局的沟通不到位、信息不畅通,导致了信息出口不统一。这个教训很深刻。按说宣传部门的主业就是搞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在一个地方,所有党政部门的舆论工作都要在宣传部的领导下开展,他们才应该是最专业的,但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的宣传部门特别是县一级宣传部门,其业务水平真不敢恭维。官方第二次回应27日下午15:18分,沙湾公安第二次发布通报,距第一次通报时隔3小时10分,第二次通报比第一次要稍微详细,用了上标题《关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11.27”事故情况通报》,第一段内容与第一次通报完全致,第二段讲了领导重视、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的情况。微博截图分析第二次通报,从发布的时效来看,时间节点是恰当的,这种重大突发灾难,采取短平快滚动式信息发布,最有利于缓解社会恐慌、挤压谣言空间、增加网民信心;但“度”和“效”则完全没达到预期。特别是与第一次通报比,水平就差太多了。主要有几点问题:1.第一段全文引用第一次通报,明显就是鸡肋,应付差事。2.没有回应网民的核心关切,比如为什么开车撞人?因为网上有说是夫妻吵架赌气开车撞人的,有说是为躲避行人失控冲上公交站台的,还有人说是两口子吵架开赌气开车,开得飞快,为了躲避一个老年人,猛打方向盘冲上公交站台的,甚至有人说是报复社会的;比如司机撞人后是清醒的还是昏迷的,因为有人说司机停车后有用水果刀捅向自己准备自杀,后被民警制止的,有人又说司机撞人后就昏迷了的。3.标题中的“事故”还是显得模棱两可,到底是意外事件还是责任事故?实际操作中,一般不是太复杂的案件或事件,第二次回应就应该讲下定性问题了,如果实在拿不准,可表述为“本次冲撞行为初步定性为XXX,相关情况 请继续关注官方信息。”4.没有交待伤者情况,重大群死群伤事件,官方通报要体现温度和人文关怀,在做好隐私保密前提前,尽可能公布一些伤情、抢救、治疗、恢复等情况,让网民不要过于担心。5.没有交待涉事司机情况,第二次通报,应该简单说一下涉事司机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年龄、职业,如果鉴定结果出来,还应公布是否涉嫌酒驾、毒驾等。本次事件,仍然有许多未知的信息,希望官方能尽快发布第三次通报,一次性回应网民关切,让这一波舆情快点过去。来源:黔线
舆情处置
政府舆情
官方通报
查看详情→
瞒报10倍!福建泉港碳九实际泄漏量为69.1吨!
2018-11-27
906
11月4日,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公司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漏,当时公司对外称有6.97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11月25日,泉州市政府通报泉港碳九实际泄漏量为69.1吨。福建泉港6.97吨碳九泄露,情况有多糟糕?(上次相关报道分析)泉州市政府通报:泉州市政府刚刚通报:①东港石化公司对外报告泄漏量为6.97吨。②管内物料存余量约32.4吨,没有计入泄漏量。③往储罐装裂解碳九物料时移花接木,少报29.7吨。④企业订立攻守同盟,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无序、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码头装船操作员工与“天桐1号”船舶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GB18434-2001)进行操作,且现场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东港石化公司没有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吊机没有及时修复。三是故意将软管破裂报告成法兰垫片老化、破损。调查组认定,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以下为通报详情: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调查及处置情况从泉州市政府通报来看,对于这次事故,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公司不仅是瞒报了碳九实际泄漏量,也故意将事故起因软管破裂报告称法兰垫片老化、破损。目前包含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优讯,10余年专注舆情监测,可申请免费试用)数据可看出,自11月25日泉州市政府通报发出,经 @人民日报 @新京报 @环球报等媒体在微博转发后,相关数据量迅速攀升,于当日20:00左右达到数据量峰值。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舆情走势图大众关注点集中在#瞒报##恶意##事故##责任#等。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关键词云@人民日报 微博对该事件的报道,截止11月26日,转发评论已达4.5W+。微博截图网友评论微博截图舆情小评从本次泉州区政府的通报来看,关于福建泉港碳九瞒报事件,企业存在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性质十分恶劣,目前不仅包含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泉港区和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多名官员也被处理。而网友对通报表现出的负面情绪,除了表达对企业瞒报的不满和愤怒,也质疑存在官商相护的情况。其原因在于泉港碳九泄漏初期,官方信息发布缺少权威数据支撑。该事故下一步的处置结果如何,也是现在大众关注的焦点。信息来源: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浪微博、人民网等
政府舆情
网络舆情热
查看详情→
舆情简报 | 关于沈阳医院骗保事件
2018-11-23
2156
事件概述11月14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沈阳于洪济华医院、沈阳友好肾病中医院涉嫌骗取医保基金问题,手法之大胆,令人瞠目,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病房是空的……看似荒诞可笑的闹剧背后,却是国家医保资金大量流失的严肃现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要求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组织调查,对涉事机构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央视曝光的“骗保”成为网络讨论热点。事件发展2018-11-14央视记者曝光,辽宁省沈阳市一些医院利用中间人招来老人,医院给他们办理四天虚假的住院手续,安排老人消费医疗费用上千元,出院时应由患者自付的钱由医院垫付,这些被医院拉来的所谓患者能拿到300块钱。2018-11-15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导查处工作;沈阳市政府15日致函央视,对节目中曝光的沈阳市于洪区、大东区两家医院,已经责令停业整顿。2018-11-19沈阳市成立的专案组,已经依法传唤相关人员242名,审查后依法刑事拘留37名,监视居住一名,取保候审一名,移交沈阳市纪委监委两名。 2018-11-20沈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沈阳市两家医院组织无病老人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的最新调查结果。专家、媒体观点澎湃新闻评:整治雇佣住院骗医保,要严格执法,也要普及常识。新京报评:要杜绝此类骗保事件的频繁发生,就需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断骗保的利益链。同时,努力完善医保定点机构管理和退出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欺诈骗保的漏洞。此外,对于疏于管理的监管部门,也应该追究相关的失察责任。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骗保事件性质恶劣、手段猖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暴露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华夏经纬网作者然玉:现有的医保结算审核已经较为完善。可是,为了适应差别化的报销比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辽宁省沈阳市这样的骗保情况,是否应该有差别化地区分医保核算流程,结算审核与报销比例相适配,以更严厉、更有针对性的医保资金监管制度,堵住医保报销的漏洞。网友评论分析此次“骗保”讨论主要集中在新闻跟帖和自媒体,网友评论涉及方面较多。网友主要讨论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网友对处理医院的处置发表各自建议。二、对于加强监管集中进行讨论。三、对于医保知识的普及进行讨论。抽样调查图网友热搜图解析从事件传播的热词来看,除了“医院”、“住院”、“骗医保”等核心热词外,“高度重视”、“虚假”、“欺骗”、“曝光费”、“喝酒”、“老人”、“14日”、“打牌”等热词表明舆论对沈阳医院骗保细节的关注与媒体的高度重视;“坚决”、“调查”等词体现了网友对涉事医院处理结果的关注。舆情分析1、该事件是由央视曝光,随后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参与报道;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传播,引发网民关注;2、知名@老徐时评等大v对此事件发表观点,使得舆情热度持续上升持续发酵;3、舆论升温,大量网友表示“骗保应该严惩”、“一只老鼠毁了一锅汤”等;4、20日出处理结果,网友对处理结果发表各自观点,大多表示“政府办事还是很有效率的”、“要多普及医保知识”等。小结目前,沈阳彻查民营医院骗保案37名涉案人被刑拘,在各种造假骗保的背后,由国家财政补贴和民众缴纳所形成的医保基金却实实在在地落入了少数骗子的腰包里,社保里的救命钱屡屡被不法分子盯上,其暴露出的问题:首先是医保中心监管不力,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其次医院以及当事人法制意识淡漠;最后医保的相关知识宣传的不够到位,这凸显了当前医保制度急需加强宣传、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 赵艳彤
企业舆情
医院舆情
政府舆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推荐
6月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被骗到缅甸6小伙已被解救
南京儿童医院8个月婴儿输液致心率异常死亡事件舆情分析
6月1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明星谴责虐待动物者却遭曝光个人信息
5月31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新人订婚用押钞车运送998万现金
5月30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吴谢宇死刑
5月29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央视评家有儿女疑似被恶意评分
5月26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教育局回应女孩手无意碰到老师被踢拽
南宁天价停车费事件舆情研究
5月25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山西失联身亡男孩生母聊天记录曝光
5月24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
5月23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教育局回应下雨天学校不到点不开门
5月22日全网络舆情简报:水果摊无人看守30箱香蕉被抢光
哈尔滨居民楼私拆承重墙事件舆情研究
5月19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川传出轨多位女学生老师被辞退
5月18日全网络舆情简报:女生遭两闺蜜PUA长达8年被骗百万
你可能还关注:
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热点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
企业舆情
社会热点分析
全网络舆情简报
舆情应对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简报
校园舆情
舆情监控
社会热点
教育舆情
舆情分析简报
舆情报告
政府舆情
优讯
微信客服
点击咨询
移动APP-优讯快报